當前位置:中國廣告人網(wǎng)站--->媒介寶庫欄目--->媒體雜談-->詳細內容
巧用中國角 記者與李嵐清一起排練-申奧決戰(zhàn)內幕
作者:佚名 日期:2001-7-24 字體:[大] [中] [小]
-
恭喜!北京
“我現(xiàn)在宣布,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城市是;北京!”
北京時間7月13日晚10時09分,當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在莫斯科國際貿易中心宣布這一結果時,會場沸騰了!北京沸騰了!中國沸騰了!世界沸騰了!,
恭喜,北京!祝賀,中國!這是人們聽到最多的話語。
在歡慶的人群中,首當其沖的自然是北京深奧代表團的官員和工作人員。作為奮戰(zhàn)在申奧最前言的群體,他們百感交集。以壓倒的多數(shù)戰(zhàn)勝巴黎、多倫多、打阪和伊斯坦布爾這四個強勁對手,勝利太來之不易了。他們無法忘記在莫斯科決戰(zhàn)的日日夜夜。
“中國結”與“中國角”
北京時間7月7日下午3點50分,肩負著神圣使命的北京奧申委代表團帶著13億中國人民的囑托登上了國航波音777客機,啟程飛往莫斯科,并于當晚晚7點35分(北京時間晚11點35分)抵達目的地。開始北京申奧的最后一場攻尖戰(zhàn)。
在北京代表團抵達后的第3天,莫斯科反常升高的氣溫陡降,涼意寄人。但斯拉夫飯店746房間卻人氣很旺。這個房間是北京奧申委設立的接待室,9日正式開放后,一下子就成了申奧5城市接待室中最熱鬧的一個。美國有線新聞網(wǎng)(CNN)、美聯(lián)社等世界大大小小媒體的記者們紛至沓來,或是要求對北京奧申委官員進行采訪,或是索要有關北京的各種宣傳材料。此外,還有很多游客絡繹不絕地奔著北京申奧紀念品而來,帶有北京申奧標志的徽章、帽子對他們很有吸引力。而用紅繩編織的中國結格外富有東方魅力,因而供不應求。人們可以在各個會場見到很多“老外”們胸前掛著紅色中國結,別著北京申奧徽章,他們成了北京申奧的義務宣傳員。
國奧會委員們下榻的世貿中心飯店大堂,也是五個申辦城市暗中較勁的戰(zhàn)場之一。各申辦城市奧申委成員在這里東走西逛,找機會與手握“生殺大權”的國奧會委員們寒喧,以利用投票前夕的關鍵時刻盡量爭取那些還在游移不定的選票。
世貿中心的大堂里有四處布置著圓弧形沙發(fā),形成四個相對獨立的小空間。北京代表團的一些官員經(jīng)常聚集在其中一個小空間里,這塊中國人的“地盤”就被人戲稱為“中國角(CHINESE CORNER)”。在沒有會議的時間里,國奧會委員何振梁、呂圣榮和于再清也會出現(xiàn)在“中國角”,而中國奧委會秘書長屠銘德、奧申委體育部副部長張秋平、外聯(lián)部部長嚴建昌更是長時間“泡”在那里。他們坐在那里貌似天南海北地“侃大山”,但是眼睛卻緊盯著入口處的旋轉門和上上下下的透明電梯,如果有面孔熟悉的國奧會委員露面,他們就會主動熱情地走上前去“打招呼”。
北京展臺人氣最旺
國奧會下了一紙“不得宣傳”的禁令,但還是“開恩”允許各申奧城市在世貿中心二樓的會議大廳走廊上布置一個4平米見方的宣傳展臺。展臺10日下午2點正式對記者開放,時間只有短短的半小時。這些展臺就成了各城市面對面“短兵相接”的擂臺。
與其他4個城市僅以一個畫板作為背景的展臺相比,北京的展臺以其高科技展示手段和與眾不同的大氣給人以深刻印象。連多倫多的工作人員也禁不住對北京奧申委副主席蔣效愚豎起了大拇指。
北京展臺也是人氣最旺的地方。坐陣擂臺的是蔣效愚和北京奧申委秘書長王偉。王偉以一口流利的英語回答外國記者們的提問,而這些記者人高馬大,把一些中國記者擠到外面,急得他們直跺腳。
11日下午2點,展臺再次向記者開放了半小時。北京展臺又一次吸引了大多數(shù)記者,郎平、王治郅和黃志紅三位著名運動員作為北京奧申委的觀察員在展臺前一露面,就被各國記者團團圍住。
與北京展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的是,其他四個展臺“門前冷落車馬稀”。當記者問巴黎奧申委秘書長萊格利特有何感想時,他略帶解嘲意味地說:“我們也有人來采訪呀,至少你還在采訪我嘛!
記者與李嵐清一起排練
代表團到達莫斯科的一項最重要工作就是為13日大會的最后一次陳述做準備。北京奧申委在北京就已經(jīng)分開排練了無數(shù)遍,也合在一起排練過好幾回,但是到莫斯科后,陳述演練仍然是重中之重。代表團根據(jù)具體情況做精益求精地的改進,甚至在陳述時眼睛放在鼻梁的哪個位置都有講究力圖使這次陳述能在有限的45分鐘里發(fā)揮最佳的效果。
為陳述進行艱苦演練的還有一個不平凡的人,他就是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北京時間10日9點30分,李嵐清乘坐專機離開北京飛往莫斯科。飛機起飛后不久,外交部的高級翻譯周景興把本臺記者全宇虹和郎平、黃志紅叫到前艙。張德廣副部長和徐紹史副秘書長正在和李副總理談工作。見我們來后,李副總理說:“來,快坐下,讓你們當聽眾,提提意見!彼f,“13日我要面對所有的國際奧委會委員,我希望這份陳述報告能打動他們!我們現(xiàn)在開始吧!”李副總理的英語非常好,曾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英語節(jié)目《專家訪談》做過嘉賓。不少聽眾來信都稱贊他的英語水平高。當李副總理大聲朗讀完這份他親自撰寫的報告后,記者感覺它非常感人,李副總理的朗讀也抑揚頓挫,恰到好處,博得大家一片掌聲。隨后,李副總理點名讓周景興、郎平和記者念一遍。我們一邊念,他一邊在稿子上勾畫。
新聞發(fā)布會北京又贏一分
這幾天的莫斯科也是一場規(guī)?涨暗男侣劥髴(zhàn)的戰(zhàn)場,世界媒體各路人馬云集于此,互相廝殺,同時他們明顯地把目光聚焦到北京代表團身上。這一點從12日5城市依次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再次得到印證。
新聞發(fā)布會從上午10點15分開始,順序和13日進行最后陳述的順序是一致的。依次是大阪、巴黎、多倫多、北京和伊斯坦布爾。大阪代表上場時,會場上座率為50%,輪到巴黎時,會場里上座率提升了20個百分點。而在多倫多代表講完后,會場里的氣氛立即有些變樣。前面幾場的15分鐘中場休息時間里,不少老記們會到外面抽根煙,放松一下神經(jīng),而現(xiàn)在則是出的少,進的多。攝像機擺放得像是密密麻麻的樹林,而扛著“大炮筒”的攝影記者們更是擁到前排搶占有利地形。北京代表一進場,場下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因攝影記者們一直占據(jù)著前排搶拍鏡頭,后排記者對此表示抗議。許多記者搶著發(fā)問的場面也屢屢出現(xiàn)。不過,一名俄羅斯記者好不容易搶到話筒后,只是聲明自己支持北京舉辦奧運會的立場,然后他就放棄提問,把話筒交給了別人。北京代表的新聞發(fā)布會一結束,場內一大半記者都開始收拾退場。最后伊斯坦布爾的新聞發(fā)布會就在無人喝彩中草草收兵。
精彩陳述打動國奧會委員
13日是星期五,按照西方人的一種說法,這是一個很不吉利的日子,然而,對于我們中國人和全球華人華僑來說,這是個大吉大利的日子,因為我們日思夜盼的舉辦奧運會的夢想終于在這一天變成了現(xiàn)實。
這是決戰(zhàn)的一天,氣氛一直相當緊張,北京代表團第四個出場,這個排位有利有弊。有利之處是當天下午第一個出場,北京團在上午觀看完大阪、巴黎和多倫多等3個申辦城市的陳述后,可以利用中午1個多小時的時間進行最后的修改與調整,以揚長避短。不利之處則在于,在經(jīng)過一上午的“聽述”后,國際奧委會委員可能多少有些犯困,代表團擔心他們不一定都能繼續(xù)認真聆聽北京的陳述。但事實證明,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北京代表團的精彩陳述打動了國奧會委員。在陳述結束后,奧委會委員提了很多問題。中國奧申委特別顧問魏紀中認為,這是一個好現(xiàn)象,表明別人重視你、關心你。魏紀中說,在聽了北京八位陳述人的發(fā)言后,許多現(xiàn)場國際奧委會委員認為北京的整體印象最好,而且在前四個申辦城市的陳述中,北京的陳述最為實際,打動了國奧會委員們。
10時許,投票第一輪結束,大阪首先被淘汰。正當人們猜測不知還要進行幾輪投票時,負責計票的塞內加爾委員露齒微笑了一下,將第二輪計票結果裝進信封,揣到口袋里,然后再送給薩馬蘭奇。薩翁先是對各申奧城市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謝,然后不動聲色的宣布:第29屆奧運會主辦城市是北京!話音未落,中國人民長久積聚在胸中的激情便象火焰一樣噴發(fā)出來。他們發(fā)出震天吶喊:我們贏了!
2008年!讓我們相會北京!